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人力资源服务外包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投资前景调研报告(2022-2029年)》显示,人力资源服务外包主要是指企业为了降低人力成本,实现效率最大化,将人力资源事务中非核心部分的工作全部或部分委托人才服务专业机构管(办)理。由于人力资源外包属于服务行业,因此具有服务行业的通性特点。
近年来随着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催生了社会对人力资源服务的旺盛需求,人力资源外包服务市场也逐渐兴盛。与此同时,受到疫情影响,由于存在风险、成本、合规性、招聘难度等因素,业务流程外包的服务需求会快速增长。例如新冠疫情导致用人需求减少,为了简化企业用工程序、降低管理难度和用工风险,并节省固定用工成本,用人单位越来越多的业务和职能通过灵活用工的方式去完成,同时企业会把非核心岗位或业务流程分离出去,给专业的第三方机构进行业务流程外包。
现代服务业是以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技术为主要支撑,建立在新的、服务方式和管理方法基础上的服务产业,包括基础服务(包括通信服务和信息服务)、生产和市场服务(包括金融、物流、批发、电子商务、农业支撑服务以及中介和咨询等专业服务)、个人消费服务(包括教育、医疗保健、住宿、餐饮、文化娱乐、旅游、房地产、商品零售等)、。公共服务(包括政府的公共管理服务、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医疗以及公益性信息服务等)四大类。
相对于传统服务业而言的,现代服务业是适应现代人和现代城市发展的需求,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高技术含量和高文化含量的服务业。既包括随着技术发展而产生的新兴服务业态,也包括运用现代技术对传统服务业的改造和提升。而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满足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内在要求,是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
近年来国家及地区不断重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例如2020年11月,中国政府网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各类市场主体参与服务供给,加快发展研发设计、现代物流、法律服务等服务业,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加快推进服务业数字化。
地方层面上,例如云南省发布的《云南省“十四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提出将以推动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聚焦重点领域,优化发展环境,强化数字赋能,增强要素保障,推动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化发展,加快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化发展,扩大服务业有效供给,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品质,构建特色鲜明、优质高效、结构优化、竞争力强的现代服务产业新体系。到2025年,云南省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两个50%”的地位将得到有效巩固。
我国对人力资源服务业不断重视。从2011年人力资源服务业首次被写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到2014年《关于加快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的意见》首次对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作出全面部署,2016年《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突出人力资源服务业在人才市场化配置中的地位和作用,2017年《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行动计划》制定2020年前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发展目标;再到2021年《关于推进新时代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随着法律法规逐步健全,行业监管和标准化建设日益加强,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的政策体系渐趋完善。
得益于国家对人力资源服务业的重视,近年来随着“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人力资源服务业得到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发展潜力逐步释放,行业得到快速发展,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服务产品日益丰富,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例如在线办公、网络直播等新工作方式不断涌现,共享用工、平台就业等新就业形态层出不穷,网络招聘、猎头服务等新业态蓬勃发展。
服务机构和从业人数逐年上升。根据人社局数据显示,截止到2020年末,我国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为4.58万家,人力资源服务业从业人员84.33万人;共为4983万家次用人单位提供人力资源服务,帮助2.90亿人次劳动者实现就业、择业和流动。